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D座地下一层清华X-lab(备注:来访请提前联系客服风小兔预约)
contact@crazypass.org
“微信客服号:风小兔”
微信公众号
作者介绍:刘燕彬,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大三在读。2017年Jessup模拟法庭全球百强辩手(也是最年轻百强辩手),最佳书状(第九名),团队32强;第十四届贸仲杯模拟仲裁最佳辩手;2016年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全国冠军,最佳书状。
能够参与杰赛普真的是命运的安排。本来准备大三去美国交换,申请材料都交了。结果大三开学不久哥大巴纳德突然增加托福小分要求把我拒了,没有多想就去参加下午的杰赛普选拔面试。回想起来,被拒绝的那一天正好还有面试的机会真的是非常幸运。面试的时候,我还非常激动,说自己立志要打到国际赛,然后去巴纳德校门口拍照到此一游。刚开始只是类似于小孩子要报复一样的想法,后来真的打到国际赛,倒像是热血少年漫的情节了。
在参加比赛的初期,个人认为帮助特别大的是16年百强辩手柳新潮写的一份Jessup新手指南3.0和国际法促进中心的Jessup Guide。在比赛的不同阶段看这几份材料,你会获得一些新的感受而且发现自己在成长。在第一批材料和第二批材料之外,还要去关注ILSA官网上出的关于赛题解读的视频或者材料。在你找不到方向的时候,能获得很多启发。
我们在准备过程出现了很多问题,中间因为队员的生病和几次的人员变动,整个队伍的状况是非常让人担心的。尤其是听说北大的队员拿了睡袋每天一起准备的时候,有一种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的无力感。幸好,队长还有其他的队员每个人都奔着一个目标努力,也一直在鼓励着彼此。当时我们参加了国际法促进中心的杰赛普培训,中间有个问卷需要写“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一个队员说要写在国际赛取得优异成绩,然后我们真的就这样写了。一旦有谁松懈,我们就拿这个目标激励彼此。
我们的队员寒假在家待了十天左右就回到北京进行口头训练了。今年比较幸运的是初五回来到比赛开始中间还有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可以练习。之前的年份可能只有十几天的时间。我们练习采取的方式是每人每天完整地模拟一次,然后记问题,晚上回去查资料整理。每天一个question list写到后来发现自己都要问不出新问题的时候,就找了一些以前参加过杰赛普的校友和参加过别的模拟法庭的学姐做了几次模拟,他们给了我们一些fresh view,我们随之进行了一些调整。每天训练的时候,尽量模仿真实的比赛过程,起立,计时,保持仪态,调整语速语调,与评委对视。
Practice makes perfect.当你知道自己想说什么,知道法官想问什么,你只要和他对话就好。总结国内赛和国际赛的经验,有三个我个人认为会让法官觉得impressive的方式:
1.Frame a story
这个是针对讲A1的队员的:与其把你pleading的内容重复一遍,不如讲一个故事。这也是国内赛8进4的时候,法官对我们参加国际赛的建议。一开始,我们有讲故事的想法,但是以为讲故事需要把四个issue对我有利的内容都讲到,没有编出一个自然的故事就放弃了。国际赛32进16的时候,对手智利天主教大学讲的故事才让我大概知道故事应该怎么讲。今年的四个问题分别涉及:跨界含水层的公平适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财产的非法转移及土著人权利、难民接收国的求偿问题等。智利的队员从第一个问题开始,从R国没有合理利用水资源作为出发点,强调是R国做错了,强调水资源的珍贵,然后一句话带过A国之后有第2-4个issue中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R国的不法行为。当然中间的因果关系不能这样简单地阐述,但是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让法官知道大概发生了什么,而且尽力把法官的目光吸引到我们觉得对自己有利的地方,然后在这样的氛围里进行后面的陈述。
在国内赛阶段,如果认为讲故事很难,那么还是将注意力放到主要的论点上。但如果对自己有信心的,可以准备一个故事,作为锻炼。至于这个故事到底应该怎么讲,不同人有自己的风格,需要多次练习。我们参加国际法促进中心模拟训练时,当时的法官建议我们去看08年的杰赛普国际赛决赛视频里第一个speaker的发言,个人觉得可以借鉴。希望对来年参加的队员有所帮助。
2.Be responsive
第二个是针对作为R方律师的队员。虽然法官不要求每一个被告律师都做到responsive,但是如果你做得好就一定是加分项。比如说,我们的队长每次的口头稿都会针对A方的论点次序进行调整,在开头就总结自己的几个论点,给法官一个很清楚的road map。如果在陈述结尾,发现自己还有时间,做一个简短的总结,重申自己的立场也能在陈述的结尾给法官留下很有条理的印象。
3.Find distiction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present case and the one you quote
几乎每个杰赛普赛队都会引用第一批或第二批材料中的案例,如果想要突出,就要去找提供的案例里是否与本案相似。我们在训练的时候也常常被批评说application的部分不够。所以建议大家研究一下自己引用的案子和对手可能引用的案子能不能适用于本案。比如17年赛题里关于单方宣言创设义务,第一批材料给了核试验案,但是核试验案中做出声明的是外交官,本案中是农业部长;别的distinction还包括声明的内容,比如有没有具体的时间,有没有重复声明等。
现在常常能回想起来在华盛顿街头知道进了32强而暴走的夜晚,也总是想起法官说他们原来也是辩手,后来是教练,现在变成了法官。他们一直喜欢着这个比赛,并且以某种方式参与其中。有时候明明我们已经非常辛苦了还是会觉得它很有趣而去想要不要再来一次。不论是从Compromis里发现的作者精妙的设计,还是在比赛过程中收获的友情,对个人能力的锻炼,都是对我来说非常奇特的体验。
希望之后所有的参赛队员在辛苦的同时能觉得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