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D座地下一层清华X-lab(备注:来访请提前联系客服风小兔预约)
contact@crazypass.org
“微信客服号:风小兔”
微信公众号
在本期中,刚刚获得美国排名第八位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录取的美少女将为我们带来超详细的经验分享,主要内容包括: 何时开始准备LLM申请? 如何准备简历、个人陈述及推荐信? 密歇根法学院的偏好及今年的录取情况 如何尽快提升托福成绩 ...... 你好,非常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访谈。请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Hello大家好,我现在就读于国内某知名法学院研一。去年申请了美国LL.M.,不要脸的把T14从芝加哥开始申了个遍(啥?为啥我没有更不要脸地再往上申申?嗯,这是个好问题我后面会讲),拿到了T8-T14这个区间的录取。很高兴能够在申请结束后和大家分享一些申请的感悟。 什么时候准备申请LLM?可否分享整个的申请准备? 出国读书这个想法在我大一时就已经懵懵懂懂的存在了,不过当时并不知道法学留学申请的特殊性,对JD/LLM都只是一知半解。大二下学期的时候,我正式确定了自己要出去读LLM的想法,然后就开始自己琢磨申请的一些事情。所以站在现在的立场上回溯过去,我的整个LLM申请,包括了时间跨度相对比较长的个人背景准备过程和进入申请季后应对学校的申请要求所做的包括文书材料准备等两个过程。 关于前期的个人背景的准备,直白来说,就是CV上能够呈现给学校Admission Committee看到的东西。这个部分准备的时间周期相对比较长,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能动性,也是区分每个申请者的地方。不过在个人背景部分的话,我理解像GPA、语言成绩,因为是每个人都需要出示的,所以是大家都可以去关注的部分。 就我自身而言,拿GPA来说,我反正是粗暴简单的觉得,我需要保持一个不错的能让LSAC评级评到Superior的GPA。关于LSAC成绩评级这方面的话,大家可以看看LSAC对自己所在院校GPA评级时是否存在一个共通规律。比如我所在的学校,根据往年的申请情况,只要保持在一个值以上,一般都能评上S。所以,虽然我本科期间都比较任性的没有刻意去刷高自己的GPA,但是还是有看着自己的GPA在那个最低要求之上。关于语言成绩的话,请看着我诚挚的双眼,答应我,如果有条件的话,就尽早准备、尽早准备、尽早准备。确定要申请美帝LLM的同志们,早点开始准备托福,分数当然是越高越好。印象中T14的学校芝加哥总分要求在104以上外,其他大部分要求是在100之上;然后像芝加哥、乔治城等还有小分要求。所以就托福而言的话,能考的越高越好,然后注意一下小分的分布。反正成绩的有效期是两年,把托福考试这件事纳入自己的前期规划中,尽早考出来是非常好的。像宾大、乔治城的LLM申请都有early round,去年是在11月中旬就截止了。还有像哈佛、斯坦福,整个申请截止时间相对比较早,去年是在12月1日就截止申请了。试想你是一个雄心壮志要去读哈佛LLM的小本/研究生朋友,在九月底考完司考后,你再开始准备托福,嗯,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所以如果有条件,就早点把托福成绩考出来。 个人综合背景 抛开了GPA和语言成绩,个人综合背景这块的话,真的是千差万别,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提升自己的软实力。 综合背景上比较普遍的包括出国交流、实习/工作经历、模拟法庭等竞赛、科研论文等各个方面,真的是一个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过程。上述提到的每一个方面,看上去很简单,但深入进去,都有很多的差别。拿实习说来,包括了去国际组织机构实习、律所实习、国家机关实习、公司实习等多种类别,也会有实习时间的长短、实习工作的内容等多种不一样的选择。所以大家在可以保持不错的GPA、又有不错的语言成绩之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情况去选择不同的方面充实提高自己的背景。当然啦,可以跟大家说的是,个人综合背景也是个人经历积淀的一个过程,有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或者活动你在去做它的时候可能跟申请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可能在最后准备文书提交申请的过程中,这些点状的经历连了起来,成为能够在简历上塑造一个不一样的你的闪光点。 以我自身来讲,本科期间出国交流、去实习、去上一些我觉得有意思的课程、去参加一些活动等等,有些就是顺其自然发生的,去参加的时候我也没有抱着说这对于我出国申请LLM是个Plus而去。只是说,在有一些过程的经历中,可能无意间就会给你一些启发,或者这个经历最后通过某种方式变成了对申请有利的东西。反正呢,我觉得的很多我经历过的这些东西最后都连在了一起,为我的申请做了准备,这其实也是个人成长的一个过程。 CV和PS 再简单说一下关于CV和PS的准备。因为我觉得每个人的经历实在是太不同了,文书的内容安排会因人而异,所以在这里就给大家说一些算是普适性的感想吧。 第一,关于CV,如果是刚开始搞英文简历,觉得有点一头雾水,那可以去看看一些美国法学院career center放出来的CV Sample,有的学校还会给详细的写简历的建议。像哈佛、耶鲁、伯克利等学校都会给示例或者指引,有的还非常贴心的把写简历可能会用到的动词都汇总制作了出来。我当时就是在看过了这些简历后,开始对照着弄自己的简历初稿。 第二,关于PS,大多数法学院都有篇幅限制,所以关键就是在限定的篇幅内展示自己并且说服招生委员会。那之前有很多前辈说,可以在文章中明确自己喜欢并要去追求的一个方向或者有一个主题立意,然后把自己所有跟这个自己要去追求的方向/主题相关的经历巧妙的穿插在一起,tell your story。大家可以参考(但是这只是一种处理思路啦,大家不用局限于这个)。但是另外写的时候,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我是招生官,看完了这个文章我会不会想让这个人进我们学校。 第三,我在申请中,CV就是用的同一份,后续也就是在同一份的基础上不断微调完善;PS我是根据每个学校的不同要求,做了不同的调整,起码最后部分的why this law school那一段是完全不一样的。另外有的学校它可能本身对essay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像西北大学,它是有具体的essayquestion,一道必做,一道二选一。所以建议大家在准备文书的时候,对照着学校的文书要求,把自己准备好的基本版文书做出不同的调整。该要重新写的部分,那就好好重新写,一定不要嫌麻烦(≧口≦)。 第四,以我个人的感觉来说,文书在申请中还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在时间精力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多花点时间在文书上。在写文书和修改过程中,大家不妨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多向身边有经验的师兄师姐或者认识的前辈们请教。我在修改文书的过程中就得益于很多前辈在这个过程中给我提供的帮助和建议,在此也专程感谢在Northwestern读JD的小伙伴Summer Zhang和风跃CrazyPass的金晓曦学姐和Sally学姐。 据了解,你提交材料都比较晚,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在申请的时候,基本上我所有的师兄师姐都在给我强调由于rolling basis,所以要尽早提交申请。但是因为我个人的情况,我九月下旬才准备考托福(当时迷之自信的觉得自己一定能飞快的一次搞定),十一月中旬我才拿到一个拿的出手的分数(所以这也是为啥强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早点刷出托福分数),因此,我提交材料的时间确实都不早。对十二月中旬截止申请的学校,我基本都是贴着学校的DDL提交的。还有的学校虽然我不是在DDL的前一晚交上去,但和其他人相比,也确实不算早。不过从申请结果来看,对我好像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这个提交申请时间问题,我只能说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吧。我个人相对比较淡定,加上个性使然,没办法接受从我这里提交上去我自己都不满意的材料,我一直秉承的想法是,如果我没准备好,交上去也没有什么用。 那么问题来了,一波波学校的DDL前呼后拥的要来了,咋办?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我当时的做法是,把我要申请的所有学校的截止时间列出来,把有rolling basis的学校按照DDL的先后依次准备;对于没有rollingbasis并且申请时间又截止的晚的学校,比如Michigan Law,就放在最后面去修改、提交材料。我知道虽然很多帖子都语重心长的告诉的大家要早点申请,但肯定还是会有一波像我一样的人无法早点去提交申请w(゚Д゚)w。我觉得如果情况已经是这样了的话,那就心态平和点,然后准备稍微好一些。反正我的个人经历是,我自我感觉准备的还OK的学校,都收到了录取;一些交上去有点仓促的,就躺在了waitlist上面。然后跟大家说一下,UM是真的没有rolling basis,所以大家到时候时间不太够可以先把其他学校申请交上去,然后再来申UM这样没有rollingbasis又截止相对较晚的呗! :-D Michigan Law今年的录取情况怎么样呢? UM今年依然维持了比较小的规模,在耶鲁之外,UM和UVA号称是T14中第二小的LLM规模,中国大陆的人数每年大概五到七个的样子?今年看起来比去年多了一两个的样子,目前我知道的有八九位中国大陆同学。从构成上来讲,收到录取的有工作党、学术派,也有我这样不能划到上述标签中去的,总体我感觉还是比较diversified。 请和大分享一下申请密歇根法学院的经验? 密歇根大学的文书除了有常规的一篇Personal Statement外,还有Optional essay可以选,一共大概是八九个题目;篇幅要求上,PS+optional essay两篇控制在五页之内都可以。所以我是准备了PS,另外再写了一篇optional essay。推荐信的分配上,我递交了学校教授的推荐信、实习时所在团队合伙人的推荐信和交流时instructor的推荐信。 请和大家介绍一下托福备考的经验? 我觉得的认真做TPO加上及时总结规律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篇幅有限,这里我简单地说一下,就是精听精读精练。拿听力来说,听多了之后,会发现听力文本是有结构的,听力场景中的授课型lecture,要么就是总分总,要么总分的去介绍一个现象/概念/人物etc.校园场景的问答,无非就是出现了一个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等等。听的时候注意一些连接词和一些关键词,因为往往这些词出现后就会有考点,这个也可以自己总结。然后我觉得听听科学60秒也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手段,我在听科学60秒的时候,是把它当TPO听力文本一样记笔记这样训练的,反正我感觉它可以成为一个很好地调剂品。 口语可能是很多中国学生的瓶颈,我觉得找到方法,加大练习量,是非常有效果的。T1-T6其实通过很多渠道(自己看答案、看经验贴、听课看网课、问身边托福口语分高的小伙伴等等),就可以总结出每个题目答题的框架。但我觉得在框架有了之后,更为重要的是对每个题目进行大量的训练,直到自己能够很好地把这个题目在限定时间内回答出来。 再次感谢参加本次访谈并分享你的宝贵经验!祝未来的学习、生活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