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

联系我们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D座地下一层清华X-lab(备注:来访请提前联系客服风小兔预约)

contact@crazypass.org

“微信客服号:风小兔”

微信公众号

独家 | 创造历史 - 零工作经验申请到斯坦福LL.M.

众所周知,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LLM项目均要求申请人具有至少一到两年的工作经验。但在可知的历史阶段内,共有两位零工作经验的申请人被斯坦福法学院破格录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一位是怎样创造历史,把一切变为可能的。


本期访谈嘉宾:Florence


教育背景:清华大学法学学士与文学学士(第二学士学位)

清华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随后就读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

获得法学硕士(LL.M.)学位。


访谈实录


为申请所做的准备工作


其实在清华的最初几年,我并没有出国留学的想法,所以也不太存在有计划的准备。我属于一个精力比较充沛兴趣比较广泛的人,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我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毫不夸张地说,我充分享受了在清华的每一分每一秒。现在回想起来,尽管我并没有以申请为目标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是充实而丰富的经历使我的申请获益良多。


创造历史的诀窍


如何零工作经验被斯坦福法学院破格录取以及成为清华法学院第一位被斯坦福法学院录取的学生,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很好奇,所以在入学之后某次和招生老师聊天的时候,我还特别问起过,根据她的描述,应该是感觉我比较“全面”。


1. 学习成绩和学术活动


我在大一和大二时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拔尖,但在大三时由于推研的压力突然意识到了学分绩的重要性,于是选了超多学分的课,成绩进入了比较拔尖的行列,拉回了很多学分绩。从申请的角度来看,学校的录取委员会很看重学生的潜质,所以即使最初的成绩并不拔尖,只要能在后期取得很大进步,把自己的上升潜质展现给录取委员会,还是会有很大胜算的。


学术活动方面,在研究生期间,我比较幸运地在清华的多个法学研究中心做了几个大项目,其中一份研究报告还在后来被某部委参考采纳制定成了相关的政策,我想这样的研究经历对于国外的院校是比较有吸引力的。除此之外,我还参加了一些法学院内外的学术调研活动,也获得了一些小奖。除了研究,我也在研究生期间做过一些专业课的助教,录取委员会对于申请人“教学”方面的经历很看重,在斯坦福的面试中也问到了我助教的经历。


2. 语言


在语言方面,由于我在本科期间学习了英语双学位,英语一直没有特别放下,所以在英语考试的时候没有特别纠结。当然,临考前的努力复习还是少不了的,但是总体来说语言的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应该在平时注重积累和训练,包括阅读英语财经杂志、美国法院经典判例等,否则即使为了应试而努力一时,到了美国之后也有可能不能适应学术英语的严格要求。另外,基于对日语的兴趣,我还在本科期间学习了第二外语。在申请过程中,多种语言的背景会让学生显得更加“国际化”,也会增加被录取的几率。


3. 课外活动


课外交流活动一直都是我比较有自信的一方面。从申请的角度来看,录取委员会一般会比较注重“国际交流”、“领导力”、“志愿服务”和“业余爱好”等几方面的特质。


在国际交流方面,得益于清华对外交流的大平台,我在本科期间曾经随学校的访问团访问了墨尔本大学和悉尼大学,在研究生期间参加了哈佛的一个国际会议,在耶鲁读了暑期学校,还在加州洛杉矶分校访学了半年。在访学期间,我也参与了UCLA法学院一个关于埃塞俄比亚的研究项目中,我参与该项目的具体情况也在后来斯坦福的面试中被面试官问起。对于录取委员会来说,国际交流生活的时长和种类可以体现学生对于海外生活适应能力的强弱,减轻“中国学生不能融入国外学习生活环境”的担忧。除此之外,基于我比较爱玩的天性,平时会去一些地方旅行。在斯坦福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也问起我去埃及和朝鲜旅行的见闻和感受,说明录取委员会也会留意一些个人旅行的经历。


关于领导力,我在学校和院系的几个比较主流的学生组织都工作过,也组织过各种类型的活动。因为录取委员会比较倾向招收有领导力的学生,所以在斯坦福的面试里我也被问到了竞选主席的相关问题。


关于志愿服务经历,我在清华期间也做过很多志愿服务工作,包括法律援助、支教和奥运会志愿者等等。对于法学院来说,法律援助(pro bono)尤为重要,所以我在个人陈述里着重突出了一些我做法律援助的经历。


我的业余爱好比较广泛,在学校的管乐队、交响乐队做过西方打击乐的首席,平时经常参与大大小小各种演出和比赛,也获得过一些奖。平时喜欢弹钢琴,还指挥过院系的合唱队并获得了学校比赛一等奖。这些业余爱好在录取委员会看来也是很加分的。斯坦福会有大大小小的文艺团体和兴趣爱好小组,广泛的业余爱好和特长会使录取委员会更相信学生会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为校园生活的多样化做贡献。


4. 实习


在实习方面,我并没有很占优势,因为从来没有在律所实习过,由此也能看出我不是一个很有规划的人,在学校期间也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最后还是会进入律所工作。但是,比起绝大部分申请人的知名律所背景,我的申请背景可能反而显得更独特。我的实习主要都集中在各层级的法院和检察院,既有在最基层农村做实地调解,也有在最高院对各地法院的判决进行再审的经历。长期的法院实习经历让我对中国各个层级的司法实践有了最为直观的感受。除此之外,我还在汤森路透的Westlaw做了两年的兼职。Westlaw这一数据库在国外法学院中的知名度很高,再加上法学院最看重的一项技能是对信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两年兼职经历让我对数据库的使用非常熟悉,也会让录取委员会对我的信息搜索和学术能力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