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

联系我们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D座地下一层清华X-lab(备注:来访请提前联系客服风小兔预约)

contact@crazypass.org

“微信客服号:风小兔”

微信公众号

  • 作为过来人, 把我获...

    【本期访谈人物】Maria Catherine Jeneen Lambuson曾供于JPMorgan Chase & Co.在JPMorgan工作了2年7个月There are some of us who dream of becoming a doctor, lawyer, or businessman someday. But what must we do in order to make those dreams a reality? Well for starters,we have to go to school to learn and study. After that, take an exam andgraduate. Lastly, give your application to the proper office and voila, you’rea doctor, lawyer, or businessman.  But nowadays,it’s not as simple as that. People aspiring to be a professional undergo aseries of levels in order to be called engineer, doctor, or attorney. The mostbasic level is called internship. Today, most courses require an internshipexperience to be completed in order to graduate. Personally, I believeinternships are not to be taken lightly. This is the first level yet veryimportant in building your future career. So here is a list of how to apply,prepare, and ace your internship in investment banks. Phase 1: Preparing Your Application There is actually not much of a difference if you apply for an internship in other countries. You just have to start applying for an internship by the end of your second semester during your third year if you are an undergraduate or during your first year if you are taking masters degree. I advise you to start earlywith your applications as companies’ responses may take a bit of time. Applying online is also as effective as trying to give your resume personally to numerous offices. Apply to as many companies as you can. You are not going to lose anything if you apply to each company you see on the internet.  Phase 2:Preparing for Interview Let’s say you pass the screening and now eligible to have an interview with the boss of the company. Do not think that the interview phase will be easy. Speaking from experience, this is the hardest phase of the whole process. To talk with sense and confidence in front of a high-ranking official of the company is definitely nerve-wracking. If you want to pass with flying colors after an interview, you must do these three things: prepare,review, and practice. Prepare yourself before the interview. You have to summon every ounce of your confidence from your body and channel it. Do not be shy.Speak loudly and clearly. Think before you answer and try to avoid stuttering.I must say you have to review a few topics before you head out to an interviewwith an investment bank. Review topics from basic Finance such as derivatives.Also, basic Accounting and Mathematics of Investment. Lastly, prepare shortintroduction about yourself as this is must in every interview. Phase 3:Preparing for Internship Let us say again that you successfully pass your interview and your company finally decided to bring you on board as theirintern. There are requirements to be passed to the Human Resource department  of the company before you can start. Make sure you pass all the requirements before the deadline. Common requirements needed are medical clearance and proof of your enrollment to a university. After you secure all these, you can definitely celebrate now for being able to land an internship position. Once you are there, always be understanding towards everyone. Greet the janitor hesame way you greet the CEO. Do not expect that your boss will give you difficult tasks. Most probably they will give you the very basic ones first.You have to show always that you learn fast and at the same time, hard-working. Earn their respect so that they will trust you with in giving harder tasks andthey might consider to hire you after your internship. Lastly, smile. No one likes an intern who is sad or snobby. Optimism is the key. I hope the above list will help you in securing aninternship position. Learn and enjoy the whole experience. Good luck!

    VIEW MORE  
  • 从港大全奖LLM到...

    在本期中,北京大美妞儿Ellen将为大家分享她申请港大LLM项目的经验、从港大毕业后在香港找到顶级律所的成功经验以及她执业多年的感受与规划。             Ellen Jia 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毕业于香港大学LLM项目毕业后进入金杜香港办公室资本市场部工作现就职于金杜北京办公室Ellen你好!非常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们的访谈!首先请简单地介绍一下你自己。Hello大家好我是Ellen,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现在在金杜北京的公司证券部,主要业务领域是跨境并购交易。我是2013年本科毕业,2014年在香港大学读完LLM的课程,之后在金杜的香港办公室资本市场部工作了两年,去年10月正式回归大北京生活。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我从研究生申请到两年半工作的经历。其实我就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人,我的经历也许没有大家的丰富,简单的生活就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啦~请简单介绍一下本科毕业后申请香港LLM的情况?申请了哪些学校?获得了哪些Offer呢?我本科期间的最后一年在英国诺丁汉大学交换。大四申请研究生的时候,申请了一部分英国的学校,包括UCL、诺丁汉大学、爱丁堡大学等,也有香港大学。前前后后收到了前面讲的这些学校的offer,后来之所以选择了去香港,一是因为香港大学给了我全额奖学金,二也是因为考虑到毕业之后可能会有在香港工作的机会,最后选择了香港大学的普通法专业,也就是MCL(Master of Common Law)。请和大家分享一下申请到全奖港大LLM的经验?为什么会选择申请香港的LLM呢?为申请做了哪些准备呢?当时我用雅思成绩申请的香港大学。因为之前在英国交换,大三的时候就完成了雅思考试,所以在语言方面还算是准备时间比较充分,大四申请研究生的时候也没有再重新参加语言考试。学校成绩和社会活动方面,我自己在大学时候的成绩还可以,加上本科期间还比较活跃,参与过一些学校的活动,在撰写PS方面压力也不是很大。之所以选择香港大学的专业,一是因为香港是一个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在这里你既可以感受到西方文化的渗入,又可以感受东方文化的延伸。香港是一座很神奇很有魅力的城市,你对于西方文化的渴望,在这里可以得到满足,因为太多的历史、现今的环境综合,让香港成为了亚洲最西化的城市;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香港也延续了太多东方文化的传统,南方海滨城市对于北方姑娘的吸引,从未断过。选择香港,同时也是希望自己可以在初入职场的几年获得在海外闯荡的机会。研究生申请那会,我深刻的知道,相较于英国、美国,香港是获得工作机会相对容易的大陆以外的城市,毕竟法律作为靠语言吃饭的专业,英语非母语的我们优势并不明显。香港的官方语言是中文和英文,虽然我们日常会有太多的英文交流、英文书写,但毕竟是祖国的一部分,中文的普及率和适用率还是很高的,获得工作机会的可能性也相对高些。综合考虑上面两个因素,我最终接受香港大学法学院的录取,就这样开开心心的南下奔赴了一个自己一开始都不知道会生活三年的城市。请和大家介绍一下港大LLM项目的构成和录取情况?并分享一下在港大读LLM的感受和经验? 港大的LLM有很多专业都会招收大陆学生,包括MCL(Masterof Common Law)、LLMGeneral、CFL(Corporate & Finance Law)、Chinese Law、IP Law等,其中MCL专业因为是针对本科非普通法系的学生,大陆学生相对较多,我们那届有50多个大陆同学,其他专业大陆学生相对较少,每个专业大概7-8个大陆生源这样。至于生源,当然本科学校好学习成绩好的小朋友们不用担心这些,但是一些本科学校普通的小朋友们,其实也不用很担心,哪怕你的本科学校不是很有名的重点大学,但是你成绩还不错,英文也ok,一样有机会踏进港大的大门~在港大的一年学习压力其实不小。我选择的MCL专业可以选择部分本科生的课程,这点是我最喜欢这个专业的地方。大家都清楚普通法系的教学精华其实在LLB的课程中,本科的课程往往伴随的lecture和tutorial一同进行,也就是说,在上大课听老师讲完以后,还会有专门的老师分小组让大家讨论并巩固上课学的知识,当然港大的所有课程都是英文教学,同学里也不乏歪果仁,香港同学因为从小用英文上课,英文好到native speaker的水平,所以在港大的一年,对于大陆娃们来说,英语这一关,还是很重要的。我在MCL期间选择了普通法系最经典的合同法和侵权法课程,分别与港大的大一、大二的小朋友们一起上课。也选择了一些比较热门的研究生课程,比如经济贸易法律类的课程、双边跨境法律问题类的课程等等。开卷、闭卷、论文都经历过,在理解这些法律原理的同时还要用英文表达自己的想法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比于其他一些专业,法学院的小伙伴们天天结伴出现在图书馆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尤其是考试前或者交作业前,法学院图书馆天天爆满,每天9点开门前在门口排队更是习以为常的生活。请和大家分享一下从港大LLM毕业后申请到金杜香港办公室工作的经验?在金杜香港做哪些工作呢?2014年春天,也就是我LLM的第二学期,我开始向香港的各大律师事务所投简历,希望可以有留在香港工作的机会。陆陆续续参加了差不多10次面试,面试过程其实也很曲折,每次面试结束都会想想哪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如果下次再遇到可以怎么改进,就这么慢慢有了些提高。5月份结束了全部LLM课程的考试后,慢慢开始收到了录取,前前后后收到了3个offer,最终选择了金杜香港。2014年7月我正式开始在金杜香港的工作。在香港办公室的两年,我在资本市场部,主要从事H股IPO以及一些常年法律顾问的工作。IPO的工作很琐碎,从尽职调查到公司内部治理文件的草拟,从招股书的修改到交易文件的更新,从在客户公司驻场到递交上市申请前在印刷商没日没夜的通宵,现在看来,都是我对香港满满的回忆。在香港工作的两年里,我很少正点下班,因为看到大家的努力,我告诉自己没有理由懈怠。深夜归家对我来说已是家常便饭,计程车里看午夜的香港老街,我知道这些都是年轻的历练。不时也会看中环日出,那些在公司给自己泡一杯咖啡继续奋斗的凌晨,那些听叮叮车开始工作的清晨,那些通宵以后和早班阿姨打招呼的日子,现在想想,是那么的真实与真切。Ellen现在在金杜北京做哪些工作呢?为什么会考虑从香港transfer到北京?在香港和北京做律师有哪些不同呢?2016年夏天,由于种种原因,我决定搬回大北京。2016年9月30号结束了在香港的工作,10月1日飞回久违的大北京,十一假期后正式开始了金杜北京的工作。回北京以后我的主要工作领域有了一些调整,目前主要从事并购类的法律业务,参与跨境并购的项目比较多。对我来说在香港和北京的工作性质变化并不是很大,因为我依旧是在跨境业务领域工作,客户依旧是中资外资参半。但最强烈的感觉是中国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数不胜数,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问题又要听取不同监管机构的指导意见,所以工作起来不仅仅要求一个法律人懂法,更要求他们可以真正运用法律到生活中,解读法律,将法律落到实处。回来做跨境交易发现国内的律师们英语真的非常厉害,我们目前的交易文件几乎全是英文撰写,与境外律师谈判、沟通也是全程英文。所以也借这个机会想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不管今后从事法律领域的哪类工作,英语都是重中之重。在中国公司不断走出去的今天,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一名与时俱进的法律人,在学好法律的同时,也不要丢下英语这个主要的沟通工具。回北京以后其实还是挺想念在香港的生活的,毕竟在一座城市生活久了,都会有感情。我在香港的好朋友们也时常喊我回去看大家,走了以后才发现自己对那座城市的异常想念。真心想说,如果学弟学妹们希望可以离开大陆进修研究生课程,但是又不想走太远的话,香港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是一个不会后悔的选择~再次感谢Ellen参加本次访谈并分享你的宝贵经验!祝工作生活顺利!感谢风跃,感谢大家。有问题欢迎私信或留言提问。

    VIEW MORE  
  • 从IPO到M&A, ...

    (接上篇)7.Jerry认为初级律师在香港上市业务中一个初级律师,在资本市场业务中必备的技能是什么?应当如何培养呢?我认为初级律师最重要的品质和技能就是细致、责任感以及自学的能力。 【细致】这是年轻律师安家立命的基本功。初级律师需要在各方面都应尽职尽责,一丝不苟,比如说验证笔录的编号、信息清单的格式、财务章节数字的抄誊、尽调资料的整理、文档格式的调整和内容的校对等。这种细致工作的能力,应该是每个初级律师和每位职场新人的必备素质,之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工作不细致,活儿不够好,其他一切都免谈。 【责任心】尽管初级律师所能接触的业务相对有限,处于一个相对辅助性的地位,但是对于自己的工作仍然要尽心尽力地完成,既要用脑,更要用心。用脑要求你对信息和理解和整合以及所出现问题的看法更加准确和敏锐,而用心则更强调你能做到全心全意、心无旁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责任感中所包含的中尽职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专业精神,也是我们成为过硬、优秀、值得别人信赖和依靠的专业人士的不二法门。 【自学能力】资本市场的规制与监管是建立在监管部门强制披露的重要机制之上,这是由于投资者和发行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为了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监管机构要求中介机构在监管部门的规制下等对发行人的资信进行背书。由于长期实践业务实践和经验积累,香港上市项目中的绝大部分的文档(比如法律备忘录、招股说明书、验证笔录、尽职调查问卷等),都有模板和先例,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时候初级律师的成长不一定是高级律师手把手地教或者自己从头开始学,而是照猫画虎、自学成才。特别地,在项目的若干关键时点,各方中介会组织各式各样的电话会议和群组邮件,对于一些重要的问题,各家机构的资深人士(投行的董事、律所的合伙人和高级律师、会计师的高级经理等)发表一些关键的意见,这是初级律师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绝佳机会。8.在英国所和美国所工作有什么不同么?请大家分享一下。由于我在英美律所这这两个系统里面都有过实习/工作的经历,同时我在职业起步阶段对于这个问题也有过自己的思考、经历和挫折,因此对此我感触较深。英国律所他们对于内地法学院毕业生更加重视和公平,这一方面得益于其律师界学徒制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与它们进入中国市场较早、业务领域较广,本土化程度较高等因素有关。目前Magic Circle这5家律所大部分还是采取trainee-solicitor rotation的制度,半年一个seat,trainee两年共四个seats,可以接触到包括公司业务、资本市场业务、银行业务等在内的不同的业务板块,最后结合个人意愿和市场需求决定升职为associate之后所从事的具体业务领域。 此外,英国所在职业资格方面的要求相对灵活,它们既可以接受国内法学院无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在美国读完LLM考取Bar之后以二年级的trainee身份入职,一年之后升为associate;也能接受之前有若干年工作经验,读完LLM考取Bar之后直接成为local associate,当然对于JD背景的学生和有更为丰富工作经验的中高级律师也敞开大门,甚至在早年也接受一直在国内法学院学习,一直工作到中高级律师之后再出国攻读学位。美国律所其关注的重点还是US Law School毕业并获得资格认证的 JD背景的学生,而对于内地法学院毕业生所能提供的职位非常有限,比如paralegal、legal assistant、legal consultant等,其本质即没有在美国法学院取得学位并获得资格认证的职场新人。 当然,国内的paralegal和香港以及美国的paralegal不同,国内的paralegal接触和参与具体任务,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具体的法律业务,但是香港和美国的paralegal的职责更接近于housekeeping的性质,很多并不具备法学背景,也自然没有转为associate的机会,是介于行政人员和专业人员的一种存在(编者注:在美国,paralegal不需要法学院学位,只需要本科毕业参与几门paralegal course的培训,获得一个certificate即可)。 当然美国所也不是铁板一块,Vault T5或者T10的律所较为保守,还是更多地关注于US Law School毕业并获得资格认证的 JD背景的学生,而一些tier2的律则相对开放,会有一些变通的做法,比如说国内名校毕业然后律所工作两三年,在获得美国LLM和US Bar之后以过渡性质的legal manager的身份、根据候选人先前的工作情况不同,继续工作1-3年不等,然后再成为享受global pay的associate。当然,近年来,也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候选人可以在获得LLM和Bar之后直接成为global pay的associate,尽管其样本极其有限。9.为什么会考虑由IPO等资本市场业务转向M&A等公司并购业务呢?就我个人逾3年半的职业经历而言,从2013年4月25日开始第一份正式实习到2015年6月25日中止第一份正式工作,整整两年的职业经历的主要业务内容专注于海外资本市场的新股发行,尤其是香港上市项目(HK IPO)。感谢大方面的市场环境和项目时机以及小方面的律所安排和工作团队,在这过往两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也有幸以不同程度参与并协助完成了徽商银行(HK:3698)、中国北车(HK: 6199)及联想控股(HK: 3396)等近年来多单超大规模的香港上市项目。 就IPO业务而言,我知道在很多年轻律师的职业经历和思想观念中,因其项目周期长、工作条线多、细分业务单一以及团队关系和客户背景复杂等原因而饱受诟病,但却又是几乎绝大部分特别是本科毕业就初入职场的年轻律师不想选择又无可选择的业务领域。就我个人而言,从2013年夏天刚开始接触以来,也或早或晚、或多或少有过类似的想法,尽管也伴随着自己参与的时间、深度和方面而有所改变。 告别IPO业务一年以来,反观其详,反思诸己,我对IPO业务有着以下三点基本看法: 首先,IPO业务在商业律师接触最大的商事交易(transaction)和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s)业务中,应当是“业务之王”——项目标的额之大、业务内容之繁、工作周期之长、参与人员之多以及市场环境之多变、客户背景之复杂等各方面都绝非并购、风投或争端解决等业务领域所能媲美。因而,我始终认为,一个好的IPO律师,它的法律功底、业务素质、沟通能力和抗压水平都需要达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也因此我对IPO业务本身及其从业者们非常重视、认可并尊敬。 其次,IPO业务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至少包括以下三点:一个是香港联交所规则本身和监管思路存在着不够灵活、有效和合理等问题(如招股书验证、尽职调查等工作条线),二是国内企业尤其是金融类、制造类的央企、国企赴港上市项目本身因为市场环境和客户-中介(client-agent)的单向依存关系所导致的行业规范和市场风气的问题(“给钱是爷”与专业机构的行业自律与协会自治之间的紧张),三是英美外所由于其纵向固化的阶层制度(hierarchy)而使中国法学院的毕业生在心态和业务两方面均无法得到其应得的尊重与对待。因此,IPO业务从“业务之王”蜕化为“业务之殇”、梦魇之源而让人不忍回望。 同时,抛开以上点到为止而尚未展开的三大问题,单就IPO业务本身,也确实因其在思维方式及业务流程方面的自身特点,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律师而言有所局限,这也是我在入行两年之后选择由IPO业务转向M&A业务的重要原因之一。10.基于你2年的IPO业务经验和半年多的M&A业务经历,在你看来IPO等资本市场业务和M&A等公司并购业务的主要差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就M&A业务和IPO业务的主要区别,从M&A业务的角度侧重,个人以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思维方式。就我半年多有限的M&A业务经历而言,比照过去两年多的IPO业务经验,在我看来,IPO业务遵循的是从一到多,执果索因,求同求稳的演绎思维,而M&A业务则是遵循从多到一,执因索果,求变求新的归纳思维。具体而言,对于绝大多数的项目而言,IPO业务左手是上市规则及配套规范(rules),右手是项目先例和披露文件(precedents),要求按照rules和precedents的要求,按照规制部门和客户企业的命令,照猫画虎,求同求稳。相反,M&A业务则是要求从监管的缝隙和案例的反面着眼入手,从尽可能多的、新的可能思路出发,由果推因,出其不意。诚如是,那么习惯了IPO业务以及合规业务等compliance工作的朋友而言,恐怕一时半会难以及时调整思维方式。 其二,工作方式。由思维方式展开,在具体工作方式方面,对于年轻律师而言,IPO业务的DD、验证、PN21与M&A业务的legal research, telephoneconsultancy和memo drafting则大有不同,特别是legal research和telephone consultancy,往往面对的是一个全称命题或反面的特称问题,面对的是彼此纠缠的中国法项下的法规条例和又恨又怕的地方各级的主管部门,面对的是可能这样也可能不这样,可能可以也可能不可以,可能一定也可能不一定的答案结果。确如此,那么M&A业务在工作方式和业务流程方面恐怕确实比IPO业务多了很多不确定性、开放性和或然性。 其三,技能侧重。基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在技能侧重方面,IPO业务和M&A业务对年轻律师的具体要求也有不同。就M&A业务而言,特别是对于FDI业务,对于年轻律师就中国法的熟悉、知会程度和理解、判断能力,就对监管部门的法规条例特别是新近变化的关注、了解和追踪以及从常识出发、从生活出发直面问题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理性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恐怕也是为什么M&A难上手,junior机会少但很多人心向往之的主要原因。11.Jerry现在具体从事的主要业务是什么?在过往半年多的M&A业务工作经历中,Jerry有何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我现在日常工作的主要业务大致分为三部分内容,其一是以FDI(对外直接投资)和Outbound(境外投资)为主的M&A业务,其二是以美元债券(US Bond)和高息债券(High Yield Bond)为主的债券发行,其三是香港联交所规制项下的新股上市(HK IPO)和上市后合规(HKEx Post-listed Compliance),基本各占三分之一,之后由于律所业务的调整和扩充,有可能还会接触到FCPA等诉讼、仲裁等合规业务。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与其说我是从IPO转向M&A,不如更为准确地概括为由IPO扩展至各条线。与此同时,作为年轻律师,我也很难讲自己专攻的业务领域是哪些面向,则更谈不上转向和转型了,充其量只是沿袭着自己的职业路径在业务条线和职场领域中进一步求索——走过的都是血,留下的都是泪。 在我过往半年多的包括M&A业务在内的工作经历中,我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整体思维方式的调整。如前所述,就思维方式而言,IPO业务遵循的是从一到多,执果索因,求同求稳的演绎思维,而M&A业务则是遵循从多到一,执因索果,求变求新的归纳思维。特别地,M&A业务要求从监管的缝隙和案例的反面着眼入手,从尽可能多的、新的可能思路出发,由果推因,出其不意。因而,在整体思维方式的调整方面,接触M&A业务后首要的心得体会则体现在整体思维方式的调整。 相比于我之前IPO等资本市场的工作经历,由于整体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接触到M&A业务伊始,我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由从一到多,执果索因,求同求稳的演绎思维转为从议题出发,为客户服务的“问题导向”(issue-oriented)而非“规则导向”(rules/precedents-oriented)的思维方式,如何从法律和事实两个角度理解问题本身,如何从常识和现实出发寻找解决思路以及如何寻求更为灵活多样的方法途径进行确认和研究,恐怕都是必须面对和超越的困难与挑战。 其次是具体工作条线的熟悉。从M&A业务的具体工作条线而言,对于年轻律师来说,主要包括法律调研(legal research),文书写作(memo drafting)以及与之相关的翻译(translation)、校对(proofreading)、文档规整(documentation)等其他工作。其中,就legal research而言,还可以细分为法律法规(laws/regulations)的文本调研和相关监管要求的事实调研(telephoneconsultancy)两方面。 基于以上各具体工作条线的内容,我理解最核心的两个基本方面是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和文书写作(drafting skills),而且尤其是前者对于年轻律师的要求更高、适用更广、考核更多。要解决一个问题之前要为这个问题找到一个妥帖的表达(expression),要为一个问题找到一个妥帖的表达之前要对这个问题有较为全面的感受(impression)。海德格尔曾说,问题的提出本身包含着它的求解思路,因而比解决问题更为困难的或许是提出一个具体、准确而有意义的好问题,尤其是当你面对政府机关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公务人员时,试图在有限的时间和不确定的环境中实现问题的解决,这方面的功夫则显得尤为重要。 以及还有相关知识技能的准备。对于M&A业务而言,不管是对外直接投资(FDI),还是境外投资(Outbounds Investment),不管你是代表买方(Buyer)还是卖方(Seller),其受制的具体监管环境和相关法律法规都涉及PRC项下的商委(MOFCOM),工商(AIC),外管(SAFE)等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职能部门及其先后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相比于HKEx项下的香港法,M&A业务更侧重对中国法的掌握、理解和应用,尤其是法规(regulations)、守则(rules)和管理办法(notices)等基础层面的内容,加之这些法律法规时有变化,各地在文本和实操层面又各有不同,因而还须时常保持关注、时变时习,边学边用。<p style="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white-space:

    VIEW MORE  
  • 高伟绅律师事务所香港...

    高伟绅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顶级国际律师事务所,为魔术圈成员(Magic Circle)。高伟绅创立于1802年,迄今在全球25个国家设有36个办事处。根据2010年统计数据,高伟绅律师事务所以收入计为全球第三大、英国第一大律师事务所。高伟绅香港办公室地处香港中环,临维多利亚港,占5层奢华办公室,工作人员共计400余人,是高伟绅亚太地区的中心,也是香港市场的龙头之一。Rae Guo,本科全A毕业于布里斯托大学法学院,随后进入香港大学攻读读法学硕士和PCLL(PostgraduateCertificate in Laws),毕业后顺利进入金杜香港办公室成为Trainee(实习律师),目前为英国高伟绅律师事务所香港办公室执业律师(Associate)。选择到香港执业的原因我在英国的时候,总觉得英国人做事慢效率低,冷笑话说不完,光是马铃薯就能自成三大菜系,而且最诡异的是只要待在英国,哪怕只是呼吸都会变胖。相反,香港繁华又便利,工作风格出名的高效,似乎比较适合职业初期的发展。另外,英国的法律界的尖顶仍然是以Caucasian MaleMiddle-Class为主,女性和少数族群在这样一个最传统的行业里必然只是点缀。然而香港作为一个对英国人而言可能是亚洲最具熟悉感和接受度的城市,不但是华人为主的社会,而且对女性在职场上有着极大的包容性,最重要的是,香港社会仍然(也许是艰难地)维持着法治的核心价值。成为香港执业律师的路径成为香港律师的路径有两种:“实习律师 (trainee solicitor)”和“海外律师 (overseas lawyer)”。实习律师路径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必须通过读PCLL课程以及完成见习律师合约(training contract),才能获得执业资格。路径一:LLB和PCLL以及转换考试PCLL课程和法律本科或美国的JD不同,是给已经取得了法律专业学位的毕业生设计的,比起理论上的法学知识,PCLL课程更着重教授律师实务,比如起草法庭文件和协议,与当事人、证人、警方沟通的技巧,法庭上的规矩,IPO的流程等等。因此,要入读PCLL课程,必须要先拥有符合申请PCLL资格的法律学历。PCLL的基础要求是毕业于香港或其他普通法国家的法律基础学位(一般是指LLB或者是JD),或者取得其他特定的认可法律学位或是完成英国的CPE (commonprofessional exam)。如果像我一样是在香港以外的普通法系国家取得LLB的,恭喜你发现了隐藏关卡——转换考试(conversion exam),简而言之就是需要通过最多14门考试来证明你已经具备了各个法律学科的基本知识。通常而言,取得英国的LLB学位可以让你豁免参加包括合同法、侵权法、刑法、衡平法等等在内的基本学科的转换考试,但是其他关于香港本地法律的学科,比如香港土地法、宪法等等,就无法避免了。如果想要减少转换考试的数量和难度,大致有几个秘笈:(1)在读LLB的过程中选修能够满足豁免要求的相关学科,这需要分析各个大学不同课程的大纲作出判断;(2)在向香港PCLL转换考试委员会申请豁免的时候提供有帮助性的材料;(3) 通过不同途径取得转换考试的复习笔记作参考。不过因为转换考试的大纲基本和香港LLB的期末考试的大纲差不多,除非你是超级学霸,想要在几个月内就掌握香港LLB学生在一年内学到的知识,也是需要付出一些努力的。PCLL的申请与就读PCLL是成为trainee solicitor的必经之路,全港有三所大学提供PCLL课程,普遍认为港大的最好,城大的教学内容最实用。虽然理论上可以三个都申请,但是基本上只有第一志愿的学校会考虑你的申请。原因是,每个学校都有一大批本校LLB、BBA等等法律本科的毕业生等着升PCLL,最大一部分的名额都会留给他们。如果是港大自己的毕业生,据说是成绩排在大约前2/3的人有机会入读港大的PCLL。所以如果你的申请排在第二顺位,基本上还轮不到看你的申请材料就已经没有位置了。港大会给海外学生比较多的名额,所以对于在英国读LLB的同学来说,港大是成功率比较高的选择。但是另一方面而言,港大的要求也是最高的,通常只有海外名校拿到2:1学位而且有一份打动招生官的personal statement的考生才会被录取。除了为期1年的full time课程,还有一种选择是报读2年的part time课程,这主要是为正在工作的人设计的,不过因为报考人数和收生人数比例有时会比full time的高,所以即使是还没有工作的毕业生也可以作为一种申请策略考虑。每年全港大约有600人入读PCLL,近年来PCLL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Oxbridge的毕业生拿着超级大所的TC Offer却没有办法入读PCLL。而且,即使成功入读PCLL,也不能过于懈怠,因为基本上所有优秀律所的Offer都是以一次性通过PCLL全部考试为条件的,也就是说,不能有任何一科不及格补考。我读港大PCLL时,根据非官方统计,至少一科不及格需要补考的学生比例大概是2/3。还有一点现实非常残酷,基本上如果两次被拒绝PCLL申请,那么基本上就不会再有成功录取的机会了,也就是说不可能通过trainee solicitor这条路径成为律师了,这对于辛苦取得了普通法系国家的法律基础学位的同学而言是非常可惜的。路径二:注册外国律师RegisteredForeign Lawyer注册外国律师是香港特有的一个律师职位,专门为在外国获得执业资格的律师而设置。想要在香港注册为外国律师,首先要获得国外有效的律师执业资格,其次需要有在香港符合资格执业的律所愿意提供这一职位且愿意为律师注册。因为以个人名义是不能在香港注册为外国律师的。目前在香港的国际律师事务所越来越偏爱招收美国LLM/JD毕业生并为其注册为外国律师。相比起香港律师,注册外国律师在执业过程中也受到一定限制,如不能就香港法出具法律意见书等,但由于受限领域较为狭窄,注册外国律师在日常工作中的执业范围基本与香港律师无异。与香港律师的Trainee、Associate、Counsel不同的是,注册外国律师在注册执业期间,从头到尾都只有这一个称谓,其资历和薪酬会根据其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注册外国律师在香港执业两年之后可以通过参加考试正式成为香港律师。比起传统的香港JD-PCLL- Trainingcontract,注册外国律师这一路径可以节省成为香港律师的时间,成为了当下大多数人选择的捷径。

    VIEW MORE  
34 条记录 6/6 页 上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6